篇一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给我的震撼,无与伦比。我跟着影片走进了圆明园的历史,仿佛自己就是一个世纪老人,身临其境般的参与圆明园筑建的全过程。从一个普通的皇家牡丹小花园变成一个让全世界人都仰慕的万园之园!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修建,凝聚了一个民族所有的智慧和心血,圆明园这座神话般光彩炫目的东方博物馆,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的缩影和载体!是伟大的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也是属于全人类文明的艺术瑰宝!
可就是这样一座完美的园林建筑,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一把火烧毁的命运,不得不令人为之扼腕!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由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帝国堕落到了人见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看似无坚不摧的军事与财政基础在短短几十年间烟消云散?究竟是什么使中华民族随后陷落如水深火热的险境之中?!
首当其冲的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清王朝一开始并不是如此的封闭。从电影中我看到了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不倦地学习,不断地用新思想补充自己,圆明园中出现的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以及他委派一个外国的官员来负责圆明园的事等等等等无一不体现了他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作为一个帝王所应该有的气度。因此当时的清王朝在这样一位皇帝的带领下走向发达的正轨。而当雍正皇帝登上了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利舞台后,他虽然是一个很努力的皇帝,但却摒弃了他父亲的良好习惯,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不屑一顾,以读古书以及下围棋为乐,虽然在当时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形象,可是他不知,就在他羡慕文人潇洒的生活方式之时,西方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西方的资本积累正在迅速地进行着,而清王朝,也逐渐地被人追上,甚至有被人甩远的趋势??
其次一点就是清王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了。人们对于美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点无可厚非,不过当无限的渴望配上无穷的权利与财力,那所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可怕的!在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内,圆明园始终在不断地被扩建被拓宽。圆明园似乎化身成了一个财富的黑洞,不断地吸取着清王朝的财力,而清王朝的财力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不投入如此多的钱财在扩建圆明园上,如果将这些巨大的财富用在改装武器,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上,我泱泱大国,百万之众又怎么会被几个弹丸小国,数千军队打得如此狼狈不堪!其实不光是清王朝统治者震惊外国军队的强大,外国的指挥官也同样十分不解:如此雄踞东方的大国,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拥有如此坚强意志的士兵的军队,他们的武器怎么会如此地古老,他们的衣甲怎么会如此的破旧。我们现在可能可以理解了,清王朝并不是不想抵抗,而是他们那时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弥补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那血淋淋的火烧圆明园!
…… …… 余下全文
篇二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在以前的一节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电影《圆明园》。其实与其把它归到一部电影,我更愿意把它归到记录片一类,因为在观看一般电影的时候,我总是关注电影场面的宏大,情节的跌宕,画面的精美,而这部片子给我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与震撼,对历史的剖析与清晰地呈现,却使我无暇关注其作为电影而应具有的视觉听觉上的要素,反而产生了对历史与当下的深思。 首先还是简要介绍一下圆明园吧。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郊的海淀区,于颐和园相连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构成,占地超过16万平方米,它始建于1709年,当时也是清王朝的第三任帝王,康熙在位的时间。众所周知,清王朝在入关打败大明王朝之前是一直游离在关外的游牧民族,对于凉爽的天气十分习惯,而对于北京炎热的夏天实在是难以忍受,同时由于不能时常离开都城去江南以及帝国的各地享受美景,因此清王朝的统治者一直对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由江南园林风格的避暑山庄渴望不已,由此,圆明园的建造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圆明园的美景想必也不用我多叙述了,在电影中,我们已经饱享了它的美丽,无论是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风格,还是富有异国情调的建筑理念,圆明园怎么看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筑奇迹,难怪法国的大作家雨果把圆明园和雅典的巴黛农神庙分别比作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代表,称前者为梦幻艺术,后者为理念艺术,并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
可就是这样一座完美的园林建筑,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一把火烧毁的命运,不得不令人为之扼腕!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由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帝国堕落到了人见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看似无坚不摧的军事与财政基础在短短几十年间烟消云散?究竟是什么使中华民族随后陷落如水深火热的险境之中?!
首当其冲的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清王朝一开始并不是如此的封闭。从电影中我看到了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不倦地学习,不断地用新思想补充自己,圆明园中出现的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以及他委派一个外国的官员来负责圆明园的事等等等等无一不体现了他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作为一个帝王所应该有的气度。因此当时的清王朝在这样一位皇帝的带领下,一路平定准格尔和吴三桂的叛乱,带领着刚刚安定下来的清王朝走向发达的正轨。不过独裁统治和世袭的祖制注定了清王朝不可能一直由英明的皇帝通知下去,果不其然,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雍正皇帝登上了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利舞台。他虽然是一个很努力的皇帝,电影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他在圆明园内批改奏折直至次日,也能够看到他为了国家公务废寝忘食,可是他却并不相信西学。他摒弃了他父亲的良好习惯,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不屑一顾,以读古书以及下围棋为乐,虽然在当时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形象,可是他不知,就在他羡慕文人潇洒的生活方式之时,西方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西方的资本积累正在迅速地进行着,而清王朝,也逐渐地被人追上,甚至有被人甩远的趋势。。。而根据电影的描述,雍正皇帝也是死在了迷信——丹药上。在雍正皇帝过世之后,所谓“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乾隆皇帝也即位了,他相比与他的父亲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于西方的科技更加地蔑视,以泱泱大国,“天朝”自居,而小觑天下的其他列强,而且也就是在他当朝的阶段,清王朝关闭了许多对外国的通商口岸,理由则是认为天朝无所不有,不需要同“蛮夷之国”进行通商!这是何等地自大!的确根据电影的描述,当时
…… …… 余下全文
篇三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一)
今天我看了《圆明园》这部电影,看完后我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愤怒。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在众多园林中鹤立鸡群,汇集了天下的风景名胜,将中西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还集中了华夏民族五千年来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存在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可是,这样一座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却在英法联军的一把火被烧成一片废墟。当我看到“那些侵略者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物品据为己有”的片段时,我的肺都快气炸了,我们这个拥有黄河、长江和万里长城的民族,这个拥有亿万铮铮铁骨儿女的民族,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
看完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小小心灵受到无比的震撼,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圆明园的纪录片。灯熄灭了,我斜斜地靠着椅背,一副悠然的模样。看着一个奇迹,一点点成形,一点点成长,直至毁灭。灯重新打开的时候,我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右手竟一直是呈握拳状的。不很长的指甲,早已在掌心留下了五个深深的红印。有一些仇恨,我们真的不应该忘记。有一些仇恨,我们必须放在心底,以另一种骄傲,另一种自豪,去宣泄我们心中这一份传承的仇恨。
仇恨是无法用血液来记忆的,真实的画面给人的印象会异常的深刻。圆明园不应该被重建,有一个地方寄存着,一个名族的仇恨与屈辱,不是很好吗?这一部纪录片所投入的巨资很值得。他若唤醒了中华名族心中的仇恨。这无法被血液所传承的仇恨。怎样的巨资都是物超所值的。只是我不知道,在看见画面里的毁灭那么残酷的进行的时候,我为什么可以听见笑声,不是一声,是一小片带着令人心痛的爽朗的笑声。那一刻心莫名地觉得好冷。原来,这就是鲁迅当时的感受啊!他们对这个国真的会爱吗?多少人信誓旦旦地宣誓着自己对祖国的爱。成年礼的那一天,我清楚地记得我无法念下“热爱祖国”这一句话。因为我不知道我能否一直一直,一刻不忘地深深爱下去。这一句话的承诺,有着一生必须付诸行动的重量。爱是否可以放弃,那时仇恨是否也一起消失了?仇恨不再被记得,爱也是否就此中断了?若是我无法做到,我不愿轻易许下承诺。我无法说爱,因为我无法保证我可以把这份爱永远放在心里,永远记住这一份不可遗忘的重量与承诺。
…… …… 余下全文
篇四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的历史史书,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也是人类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与耻辱。圆明园的断壁残骸是无声的控诉,这样一部凝结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巨献就这样成为了一片残骸,它的瑰丽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这种三维技术才能设计才能使我们一览这奇迹般的创造。然而它越是瑰丽,就会越引起中国人的哀叹与惋惜。这部纪录片唤醒了所有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人,这是屈辱的历史,这是背叛的历史,也是我们不愿重演的历史。
鸦片战争之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大战,然而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最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康熙皇帝是那么的喜欢自然科学,而后世的皇帝却是如此的无视科学的伟大力量,使中国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财务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开的拍卖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最后就不得不提到清王朝内部政治的黑暗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几个帝国能够独霸中国超过200多年的,这很大的程度上也与政治制度的溃败周期有着一定的关系。通常一个帝国建立伊始,它的制度总是最能满足当时的人民的需求,最能使当时的国家得到安定和团结,但是随着时光的变迁,岁月的漂移,原有的政治体制势必不可能适应现有的国家的情况,清王朝也不例外,铁马金戈的骑兵征服全中国他们做得很好,但是他们在征服之后却并没有对他们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改革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改革。原因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八旗贵族,不愿意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失,而最高统治者皇帝也显然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贵族亲王们进行斗争,久而久之,内部的帮派也逐渐形成,一旦当朝的皇帝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他的统治权就岌岌可危,虎视一旁的其他权贵就会抢夺政权,而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政局动荡,王朝的地位十分危险,若此时再有外国进攻,那帝国则必然将走上毁灭的道路。清王朝显然就是走了这条路,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宣告了“垂帘听政”的开始,也宣布着清王朝走向覆灭的倒计时。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电影《圆明园》的观后感
圆明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花园,做过雍正常驻的别宫,经满清历代帝王扩建,容各方园林之大成,曾被称为万园之园。然而最终的命运却沦为一片废墟,成为留给中华儿女纪念近代中国屈辱史的不朽标志。圆明园的兴衰是中国古代璀璨文明至近代社会遭遇列强欺凌的缩写。
近代中国的落后可以归结于一个现象,也就是主观原因是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中国素来以天朝大国自居,唐宗宋祖,视世界各地为蛮荒。郑和下西洋,不是像近代欧洲诸国的远航以贸易为目的,而是以树立天朝国威为目的,且郑和死后大型的的航海活动也终止了。到了清朝闭关锁国之风更甚,对于乾隆帝一纸文书,予以废止。当西方各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时,满清依然盲目自信,不予在意。圆明园中的水法本以机械驱动,竟然变成了人工驱动可见一斑,甚至到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由洋人担当。中国的近代发展没跟上世界的步伐。
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客观原因是中国的社会体制落后,封建社会体制已存续了2000多年,历代王朝更迭维持着所谓的活力。然而这个体制本身却有无法规避的弊病。
首先,这一传统的制度压抑民众财富,士农工商,商人一直处于最低地位,虽然圆明园建成时,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但封建统治者掌握了期中绝大部分,普通民众获得的收益并不多。圆明园的建成是封建统治者从广大劳动人们手中剥削而来的。
其次封建王权体制,使很多社会矛盾的解决凭的是个别统治者的独断专行,中国民众平时缺乏合法斗争手段,来抑制皇权的强大。国家大事更多的依赖于上届皇帝指定的接班人,统治者的好坏,没法由最广大人民所决定。百姓无法与官府抗衡,导致民畏官,民众利益诉求无法得到释放。后期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更加速了清王朝,封建制度的灭亡。所谓民者立国之本也,失去民心政权体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即使中国民众是那么的习惯于逆来顺受。
基于上两种因素导致了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300太监宫女以为先祖保护锁在供有神位的宫殿被活活烧死。雍正帝学古代皇帝炼丹求长生不老。如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当时却是他们“虔诚”的信仰。
…… …… 余下全文
篇六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新闻与传播学类 唐悦 学号2011302430046
枯草荒烟地,曾为歌舞场
——观《圆明园》有感
“在这个地球的某一处,存在着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做圆明园。”
——雨果
我去过圆明园。虽然已是五月,但极目所及,却尽是荒凉。野草丛生,新鲜的、极具生命力的、从废墟缝隙里迎风摆荡。可是在康熙至咸丰年间,她却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最繁华荣耀的一笔。而后,那繁华与荣耀却化作烟云,消失在北京西郊的土地上。
影片制作技巧与构思角度
看完《圆明园》,想起自己站在园子里,试图努力想象当年盛景却因面对满眼荒芜而无法将她在心中复原时的无力感。面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还有吆喝叫卖所谓的“纪念品”、“工艺品”的商贩,我是真的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正如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无从想象她年轻时“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风采一样。而现在,这部纪录片电影,借助先进的制作技术,却使我对圆明园的修建、扩建、概貌、价值等有了十分形象的认识。
《圆明园》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重新带到观众面前。另外,影片采用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脑动画合成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使人有一种零距离接触人物的感觉。《圆明园》全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中间片技术,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
将制作技巧层面的特点搁置不谈,导演构思影片的心智和技巧却也都是值得称颂的。以西方传教士的眼见与思绪为线索,使得整个影片保持了一种冷静而客观的世界观和视角。一直以来,说起圆明园,我们都会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表达对列强的愤慨,但是直白的情感表达没有客观的说明更具说服力和震撼力。
导演对于我们中华民族遭遇的耻辱和列强烧毁圆明园的举止,没有旗帜鲜明地表述的立场和愤慨;而是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它的美丽,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述它的毁灭。这样含蓄而深刻的痛苦,反而更让人百味俱生。毕竟,不告诉我们这个农耕文明顶峰是怎样的辉煌,又怎能让人有这种切肤之痛。
…… …… 余下全文
篇七 :《圆明园》观后感(20xx字)
落后就要挨打
---------看影片《圆明园》有感
有人向北京市政府提议把圆明园遗址再建成圆明园,政府没同意;也有人想在那建大楼,政府也没同意;更有人想在那建公寓,并交很高的税率,政府照样没同意!政府的做法无疑是要保护遗址,留给下一代做警世钟用,时时刻刻告诉全中国人民勿忘国耻,积极向上,科技强国!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但是一切都在改变,美好的事物总不常在.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它悲惨的命运随之开始了!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张牙舞爪的侵略者马上开始疯狂的掠夺.经过多天的抢劫后,英法联军开始会议,英国专员大胆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才能让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更可恨的是,他们的首相巴麦尊不仅同意,还想让北京皇宫也遭受到同样的待遇.对于巴麦尊的说法,所有人都非常同意.过了12天,3000多名侵略者在园中放火,中国人民一百五十多年的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他们烧了圆明园后,又威胁清政府,如果不屈服就把皇宫也焚毁.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好签了约.
…… …… 余下全文
篇八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作者:高明宇 班级:07级园林(1)班
【摘 要】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英法强盗做出的无道德、无仁道的烧杀行为,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心和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大型史诗电影《圆明园》,第一次全景式的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和真实的皇家生活。电影《圆明园》拥有独特的文化诉说和史诗题材,精致大气的创作手法,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道文化盛宴。由薛继军总导演、金铁木导演、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
【关 键 字】
圆明园、
【引 文】
根据周老师的教学安排,全专业同学对电影《圆明园》进行了集体观看,同学们都由衷地发出了悲叹声,周老师也要求同学们写观后感。看完电影《圆明园》后,我大叫了几声,来发泄内心的不平,之后形成了对圆明园的高度关注。
【正 文】
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之一,直可与焚烧亚历山大大帝图书馆及哥特部落践踏罗马相比肩。火烧圆明园充分说明了行动的伪善及种族主义根基。作为中国公民,不应该也不可能忘记英法强盗的犯罪行为,同时要吸取教训;作为园林人士的学子,要毫不留情地批判英法罪犯,也要拿起自己的知识来搞好园林建设,让中国园林永葆生机。
一、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二、圆明园遭遇浩劫
1、抢劫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法军司令孟托邦、英国司令格兰特做出了卑鄙的决定,英法侵略者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 彻底捣毁了圆明园。 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秀丽的圆明园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