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带了多少人?为什么能迅速击溃大顺和南明?

清军入关带了多少人?为什么能迅速击溃大顺和南明?

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占明朝首都北京。)上吊为国捐躯,明朝灭亡。类似的场面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往往意味着一个旧王朝的结束,一个新王朝的诞生。但这一次,历史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1644年4月初,大顺军攻陷北京的消息传到清朝。大臣范文成写信给摄政王多尔衮,派兵南下夺取中原。多尔衮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动员起来开战。清朝首都盛京(今沉阳)的朝鲜使者,对当时的情况作了这样的记载:“不多时,九王(指多尔衮)闻中国空坐,数日急集兵马,男丁七十岁以下,十岁以上,一律参军,成败在此定论。4月9日,多尔衮“统领满蒙兵,三王二人,汉军恭顺,徐顺兵,炮声正响”。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满清两朝是全军南下的。

原守卫山海关的明朝辽东将领吴三桂在得知崇祯帝殉难的消息后,首先接受了李自成的劝降,率部进京迎接新主。然而,当吴三桂到达距北京仅一步之遥的河北玉田县时,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向满清投降,并率部返回山海关。

李自成闻讯赶忙率领大顺军赶赴山海关与吴三桂与满清联军展开激战,但以李自成大败而告终。此后,清军一路乘胜追击,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迅速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形成的南明弘光政权。那么问题来了,清军一路前进,势不可挡,进关时带了多少人马?

清军入关时带了多少人,有多种说法。有的说20万,有的说15万,有的说13万。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其实,在雍正帝主持的清史文献《大义觉迷录》中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张世祖入京时,兵不过十万,以十万人,侍奉十五人天下。”省份,人手哪来的这么强!”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清军总兵力在十万左右。

既然知道了清军入关时只有十万多人,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清军能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用十万人打败大顺政权和南明弘光政权呢?

展开全文

?要知道不管是大顺还是南溟,总兵力都不下百万。为什么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一方反而被彻底碾压?

对于这个问题,《大义觉迷录》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当时指挥士兵的是明朝的将领;”清军入关后,原明朝文臣武将率部投降,起初投降的是几千、几万人,后来全军发展到几十万人。看到清军来的人纷纷投降,比如南明时期“江北四镇”中的刘则卿、刘良佐。更无力吐槽的是,还没等清军抵达南京,南京有20万多军队,弘光帝朱由嵩偷偷溜走,留在南京的大臣赵芝龙、汪铎、钱谦益等人献城投降清朝,清军不流血地拿下南明都城。

所以在清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满清八旗军并没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最主要的依仗,就是用这些投降的汉军去打击那些还没有投降的汉军。南明弘光政权垮台后,各地反清势力纷纷崛起。但此时的清朝,已经拥有了百万大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想要逆风而行,显然是力不从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