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钢网成功借壳SPAC上市,市值超136亿港元:香港De-SPAC市场的启示

找钢网成功借壳SPAC上市,市值超136亿港元:香港De-SPAC市场的启示

来源:雪球App,作者: 金辉资本,(https://xueqiu.com/8254055357/326823029)

2025年3月10日,国内钢铁数字化交易平台龙头找钢网(股票代码:06676.HK)以De-SPAC模式登陆港交所,成为香港第二家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完成并购上市的企业。

此次交易中,找钢网借壳香港首家SPAC公司Aquila(07836.HK),合并后市值达136.77亿港元,首日开盘上涨1.58%至11.56港元/股1310。Aquila的发起人包括招银国际资管、蒋榕烽等,其全程加持为找钢网提供了资本市场的专业背书。

这一案例不仅是找钢网历经7年曲折上市路后的终章(2018年曾中止IPO),也标志着香港SPAC机制在沉寂中的突破。

一、港股De-SPAC:从热潮到遇冷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逐渐成为新兴企业上市和融资的重要渠道。2022年,港股市场引入SPAC上市机制,其流程灵活、周期短,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然而,实际情况远未达到预期,港股SPAC市场表现较为沉寂,成功案例寥寥,致使许多企业对这一融资模式趋于谨慎。那么为什么港股De-SPAC会遇冷呢?

1、严苛的监管环境

港交所对SPAC监管严格,限制了其发展。一是要求SPAC需在24个月内完成并购,且并购交易需满足与传统IPO相近的财务标准,这增加了并购的难度和复杂性。

二是对SPAC发起人和投资者的资格设置了较高的门槛,SPAC发起人须符合相关适合性及资格规定,并且必须至少有一名SPAC发起人为中国香港证监会第6类及/或第9类的持牌人,同时SPAC证券仅限专业投资者认购和买卖,这限制了投资者的范围,影响了市场的活跃度。例如,趣丸集团曾因合规问题终止与VisionDeal的合并,打击了市场对SPAC模式的信心。

2、投资者认知不足

香港投资者对SPAC运作机制和风险特征了解有限,导致投资决策更谨慎。相比之下,传统IPO流程和风险更熟悉,投资者对其透明度和规范性更有信心,更倾向于选择传统IPO作为投资方式。

此外,港股市场投资者普遍较为保守,更愿意投资那些具有明确业务模式和稳定业绩的公司,而SPAC作为一种“空白支票”公司,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盈利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投资者在投资SPAC时更加犹豫。加之港股市场的流动性较低,已上市SPAC的股价普遍表现不佳,这也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对SPAC的兴趣和信心。

3、示范效应缺失

截至2025年1月,港交所共有5家SPAC成功上市,但仅狮腾控股完成了首单De-SPAC,其余公司均面临并购阻碍。VisionDeal因与趣丸集团合并失败而停牌,INTERRA ACQ-Z则因股份赎回事件面临停牌风险。这些失败案例让投资者对港股SPAC的前景产生疑虑,降低了市场的参与度。狮腾控股虽成功完成并购,但股价波动较大,未能有效扭转整体市场冷清的局面。

此外,早期成功案例的稀缺也使得许多企业对SPAC模式持观望态度,导致港股SPAC市场的活跃度较低。

二、找钢网的成功能否重燃港股SPAC信心?找钢网的上市或成为扭转市场预期的关键,GBC分析其吸引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业绩拐点与增长潜力

2024年前三季度,找钢网营收11.41亿元(同比+41.68%),国际业务毛利增长近200%,非钢业务GMV同比激增295.9%,展现出多元化布局的成效139。这些数据表明找钢网的业务正在快速扩张,且盈利能力逐渐增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政策与行业红利

中国线上钢铁交易渗透率预计从2023年的20.8%升至2028年的40.6%。国家政策也明确支持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找钢网这样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3、SPAC机制的优势

通过SPAC上市,找钢网能够借助发起人的专业资源和市场影响力,与资本市场高效对接,提升上市的确定性。SPAC模式不仅上市时间短、交易成本低,还能为像找钢网这样业务复杂的企业提供更合理的估值和更高的上市成功率。这一案例或为其他企业注入信心,尤其是业务多元、需快速融资的中型企业。

三、国内企业动向:谁在瞄准港股SPAC?目前,港股SPAC市场仍处早期,但政策优化(如2024年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下调)及中概股回归需求或推动新一轮热潮。近期动态显示,优蓝国际目前已经获准通过与境外特殊目的并购公司Distoken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合并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找钢网的成功是香港SPAC市场的“破冰信号”,但能否形成持续效应,仍需监管松绑和更多成功案例的积累。对于企业而言,需权衡港股的稳定性与美股的流动性,在复杂环境中寻找最优路径。未来,随着政策优化(如退市机制改革、上市门槛调整),港股或逐步成为中概股回归与新兴科技企业的融资新阵地,而SPAC能否借此逆风翻盘,值得持续关注。

若企业计划通过SPAC方式上市,建议考虑美股市场。美股市场机制成熟、监管稳健、投资者群体庞大。近年来,美股SPAC市场发展迅速,热度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通过SPAC上市的企业数量激增,其中美股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对于寻求快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企业而言,美股SPAC上市无疑是一条具吸有引力的路径。

版权声明:本账号所发布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均为金辉资本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金辉资本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篡改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上述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提前与金辉资本联系并获得明确授权,同时在转载文章中注明文章来源。如您发现本账号推送的内容存在侵犯您权益或版权的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以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 相关文章

调出CAD特性工具栏的方法
Bet体育365提款要多久2022

调出CAD特性工具栏的方法

📅 08-20 👁️ 1906
国内外 18 家蓝牙芯片厂商及产品型号集合
Bet体育365提款要多久2022

国内外 18 家蓝牙芯片厂商及产品型号集合

📅 08-16 👁️ 4456